历史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对重大问题、战略问题作出深刻的历史分析和比较,彰显了深邃的历史观照、深厚的历史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历史观是认识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昭示着对强党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的深刻认识,是我们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的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营养剂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待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体现了对坚持正确历史观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认识。
注重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不仅记述了前人得与失、成与败的经验教训,而且还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发生在未来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为中华民族的接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宝贵财富。重视、研究、借鉴这些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从而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汲取智慧力量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很多辉煌,但近代以来却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屈辱境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但我们仍然处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历史的厚待。
用正确历史观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
坚持正确党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关于如何看待党史上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关于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总的来看,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坚持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续写历史荣光
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强烈的历史担当,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历史时间。
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运用好历史观,要从历史长河中洞明历史规律,认清历史有其发展规律和大势,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把握机遇的能力;要从时代大潮中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更好地看清楚我们所面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此基础上确定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战略;要从全球风云中把握历史大势,更好地看清楚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于大变局中展现大党大国的使命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