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秘未来丨③碳足迹量化流程
来源 :福建市场监管 时间:2025-03-13 11:58 浏览量: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及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要求,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碳足迹系列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系统介绍碳足迹的基本概念、政策导向及实践案例等内容,旨在通过本次系列宣传为社会各界提供科学、实用的碳足迹知识,提升公众对碳足迹管理的理解,助力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碳排放,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绿色低碳行动,共同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第三章:碳足迹量化流程

  产品碳足迹量化计算的步骤,通常情况下包含6个步骤。

  

01确定目标范围

  开展产品碳足迹研究的总体目的是结合取舍准则,通过量化产品生命周期或选定过程的所有显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计算产品对全球变暖的潜在贡献。

  产品碳足迹的研究范围应与研究目的保持一致。至少需要确定以下几点:

  确定产品信息:如规格型号、生产工艺

  确定产品的时间边界:一年/一段时间/一批次(保障目标产品涉及的数据收集完整,每个阶段的数据应与评价时间段数据一致)

  确定产品的系统边界:摇篮到大门或摇篮到坟墓

  确定产品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一瓶500ML的饮料,一瓶1L的牛奶,一部使用时长为2000小时的手机,1千克含水30%的洗衣液

  确定取舍准则:根据适用标准或指南进行,如:在产品碳足迹量化过程中,可舍弃产品碳足迹影响小于1%的环节,但舍弃环节总的影响不应超过产品碳足迹总量的5%

  确定数据和数据质量:产品碳足迹研究应使用尽可能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的数据,使用现有的最佳质量数据

  确定分配原则:比如物理关系分配、经济比值分配等

  绘制流程图:保障目标产品的数据收集完整性

  

02确定排放清单

  必须收集系统边界内各个生命周期阶段涉及到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如原辅材料输入、包装输入、能源输入[电力、供冷和供暖]、采购产品及其运输和废水、废气、废渣等直接排放)。这一步骤至关重要,通常通过工艺流程图的梳理完成生命周期清单的建立,原材料和使用相关的能源都应在生命周期清单中体现。

  

03收集数据

  用于计算产品碳足迹的数据来源有两类,初级数据和次级数据。

  初级数据:来自所研究的产品生命周期中具体工艺的数据。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所有工艺中收集。如果符合定义,直接排放数据、排放因子和工艺活动数据都可以归为初级数据 。

  次级数据:非直接收集、测量或根据企业现有具体产品数据计算的数据。通常为行业平均数据、基于文献研究的估计值、行会公布的生产数据、政府统计数据、文献研究、工程研究和专利、也可能基于财务数据。可以是由外部专家评估产生的代用数据。此外,还可以来自第三方LCI数据库、开放资源、产品碳足迹计算等

  

04建立产品模型

  可通过实测数据或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推荐的方法要求,构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

  

05核算碳足迹

  将产品或过程排放的各种温室气体潜在气候变化影响通过排放量乘以对应IPCC全球变暖潜能值来表示,核算出碳足迹量。

  

06编制碳足迹报告

  根据下游客户或《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等相关标准要求撰写碳足迹评价报告,应至少包含基本情况、目的、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等关键要素;在产品碳足迹评价基础上,也可申请相关机构颁发的碳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