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自己烧水喝的人和经常买桶装水喝的人,谁更健康?
来源 :江西市场监管、福建市场监管 时间:2024-08-05 13:09 浏览量:
中国人爱喝热水,

准确来说应该是爱喝温水,

已经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习惯了。

其实,

中国人普遍养成喝热水习惯的时间并不长,
在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动员大家“喝开水、不喝生水”, 

也就是“白开水”。
当时我国的饮用水净化系统还不完善,
喝生水易罹患介水性传染病,
如痢疾、霍乱、伤寒等,
而水煮沸后可杀灭水中大部分的病菌,
人们也因此产生了“喝热水有益身体健康”的观念。

  

我们每天喝足够的水, 

对于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
有人习惯于长期自己烧水喝,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桶装水或瓶装水。

  

那么,

长期自己烧水喝的人和经常买桶装水喝的人,

到底谁更健康?

   

 

  长期喝桶装水面临怎样的健康风险?


  2024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升瓶/桶装水中平均约含有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

   

  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新的显光学成像技术,能观测到瓶/桶装水中“纳米级塑料”(小于1微米的塑料颗粒)。这些细小的“纳米塑料”可以通过我们肠道或肺部细胞,进入血液,甚至抵达心脏和大脑。甚至对于孕妈妈来说,还会穿过胎盘,最终进入胎儿体内。

   

   研究还发现:当瓶装水瓶子被挤压或暴露在高温下时,它可能会随着碎片脱落而进入水中。甚至在反复开关瓶盖时,许多塑料颗粒也会进入水。

         自来水中就没有“微塑料”了吗?同样有!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分析报告中就指出,在海洋、污水、淡水、饮用水(包括瓶装水和自来水)中均有塑料污染物的存在。

         怎么解决水中微塑料的问题?

 

  202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李战军教授和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把水烧开,再简单过滤,就可能除去高达84%的纳米/微塑料!这堪称最为简单且无害的“净化”水方式,从而减少人类通过饮水所致的微塑料摄入量。

  研究发现,在烧水的过程中,随着水温的升高(25-95℃),水中的微塑料的去除效率从最初的2%逐渐增加到28%,在100℃时急剧增加到84%。同时,微塑料浓度从原来的30颗粒/微升,降低到4.8颗粒/微升。

         那水中的微塑料去了哪里?研究发现,消失的微塑料从水中转移到了水垢的沉淀中,水垢中的碳酸钙可以通过与微塑料共沉淀来达到去除水中微塑料的作用。

   

△烧水的过程中微塑料与碳酸钙结合后沉淀

 

  所以,把水烧开喝,在去除微塑料方面更胜一筹!

 

   

 

  养成5个习惯  减少微塑料进入人体

         1、把水烧开了喝,微塑料减少80%!
          2024年2月份,来自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发现:把硬水烧开,再经过简单过滤,就可除去水中80%以上的纳米塑料/微塑料。
所以,推荐大家把水烧开再喝,而且,烧开后多沉淀一段时间,不要喝剩下的水底~
         2、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例如使用不锈钢或玻璃材质的水壶;购物少用塑料袋,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购物袋。

  3、正确使用塑料制品

  例如国家有关规定,明确指出循环使用的塑料容器必须用聚碳酸酯材料(PC),禁止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PET)。

   

  日常生活中的PET类塑料,无味、无毒,卫生安全性好,常直接用于食品包装。但如果家庭将这些吃喝完的瓶瓶罐罐,用来装其他食品、调料,循环使用,这种做法很可能带来危害。

  此前研究中发现人体血液中最常见的微塑料为PET,占了50%。

  4、选择不含有微塑料的化妆品

  化妆品、护肤品和清洁用品中都常含有塑胶微粒,购买时关注产品的成分表,选择不含微塑料颗粒的洗漱产品。

  5、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将塑料制品进行分类投放,提高回收利用率。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水,每天都有要喝,但不一定喝对

这些科学饮水知识你get到了吧!

记得要保持好习惯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