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迎来“中秋、国庆”两节,月饼、饼干、面包等焙烤食品迎来消费高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规定,自2025年2月8日起,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再用于面包、糕点、果蔬汁(浆)等7类食品。为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流通领域秉持“天天都是3·15”的监管理念,在全市开展了针对月饼及糕点面包的食品安全专项抽检行动。
食品安全检查与专项抽检
本次专项行动聚焦节令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执法及抽检人员深入全市范围内的大型商超、连锁面包店、糕点专卖店与农贸市场,对在售的各类月饼、饼干、面包等产品进行随机抽样。行动不仅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也对经营者的进货查验、索证索票、标签标识、贮存条件等环节进行了同步检查。
抽检重点关注以下几类指标:
食品添加剂:重点检测防腐剂(如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甜味剂(如糖精钠、甜蜜素)等是否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微生物指标: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评估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理化指标:主要检测酸价、过氧化值等,反映产品所用油脂的新鲜程度和产品是否氧化变质。
截至目前,本次专项行动共抽检414批次,其中月饼228批次,面包170批次,饼干16批次。其中,发现3批次不合格食品,不合格项目为霉菌、菌落总数,411批次为合格食品,合格率为99.2%。结果表明,我市流通领域销售的月饼、糕点面包产品总体安全状况良好,抽检合格率高。以下为不合格产品信息:
我局已依法采取措施:要求相关经营单位立即下架、召回问题批次产品,并对不合格产品信息及时向社会公示,警示消费者停止购买食用。同时,执法人员已对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商家进行立案调查,追查问题的来源,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食品小贴士
为了广大消费者安全选购糕点,泉州市市场监管局推荐四要点:
1.查包装,看标签:选购预包装的月饼、糕点时,首先要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无胀袋。其次,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信息是否齐全,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者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SC开头)等。切勿购买标签信息不全或模糊不清的产品。
2.辨色泽,闻气味:质量好的月饼、糕点应具有其品种固有的色泽和风味。如果发现产品颜色过于鲜艳或暗淡,或闻起来有哈喇味、酸败味等异味,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应避免购买。
3.选渠道,索凭证:请尽量选择在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商超、品牌专卖店或正规电商平台购买。对于微信朋友圈、无资质的流动摊贩销售的产品要格外警惕。购买时务必索要并保留好购物小票、发票等凭证,以便在发生消费纠纷时作为维权依据。
4.科学存,及时食:购买回家的月饼、糕点应按照包装上标示的贮存条件进行存放。大部分产品需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对于一些含水量较高的产品或开封后的产品,应放入冰箱冷藏,并尽快食用完毕,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微生物滋生和品质劣变。
温馨提示
食品安全无小事,守护食品安全需要监管部门、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共同努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若发现商家销售过期、变质或“三无”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可保留好相关凭证,并及时拨打 12315 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