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808-2500-2024-00065
    • 备注/文号:泉市监〔2024〕239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12-12
    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泉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4-12-19 10:22

    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2024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通知,确定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10月,在全国24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其中12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12个设区市,泉州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扎实推进试点工作,现将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4年9月底申报该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基础上,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要求研究制定的《泉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12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泉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2024年12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意见》(国知办发服字〔2024〕31号),加快提升泉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制度模式标准化、实施运行规范化、办事程序便利化,结合泉州实际,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试点开展基础

      (一)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扎实。一是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2023年8月,泉州启动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下简称示范城市)工作,2024年1月,泉州获评示范城市,这是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体系的最高荣誉,泉州也成为福建继福州、厦门之后第二批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在2022年8月获得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泉州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实现向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的跨越。目前,泉州市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形成“1示范城市(泉州)+2示范县(晋江和德化)+1试点县(南安)”的多点迸发、百舸争流态势。二是营商环境持续创优。在2024年3月公布的2023年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结果中,泉州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指标进入全省标杆行列,实现了2022年获得全省标杆基础上的蝉联。三是多项指标遥遥领先。目前,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79.9万件,自2020年起已连续四年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驰名商标总量达159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达1694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12件企业商标品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全国首批参加“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入选数居全省首位。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13件,居全省第一梯队,提前超额完成全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规划设定的4.5件预期目标。地理标志总量达67件,为泉州“绿(茶果蔬薯)蓝(海洋渔业)白(德化白瓷)黄(张坂木雕)”等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品牌内核支撑,“安溪铁观音”与“惠安石雕”两大地理标志特色产业产值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二)知识产权服务载体丰富。一是拥有“1+2”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泉州是全省首个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晋江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德化(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筹建)〕的城市,分别面向泉州智能制造与半导体、晋江鞋服食品、德化陶瓷产业领域,提供相应类型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维权、快速确权等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作为福建省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2021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成效。目前,该中心可受理136个专利分类号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全类别专利申请预审,覆盖泉州机械装备、纺织鞋服、建材家居、卫生用品等产业的高端智能制造技术领域,以及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通信、化工材料等半导体技术领域,产业覆盖面广。运行三周年以来,该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和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骨干节点单位,获批筹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二是形成专利预审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有效机制。以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例,运行三周年以来,通过推行“四个批量”“三维管控”等高效预审服务机制,累计报送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备案企事业单位1567家、登记备案省内外专利代理机构236家,建成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7家;累计接收专利预审案件4008件,预审合格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通道3176件,已获授权2468件,平均发明专利审查授权周期60.7天(最快28天)、实用新型专利11.3天(最快3天)、外观设计专利7.7天(最快2天),专利授权周期比普通渠道缩短90%以上,授权率提升60%以上,有力促进泉州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增长,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三是建立全市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网络化服务体系。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有关单位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全市布局建立6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31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设立泉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泉州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庭和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与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建立“诉调对接”“调处对接”及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协同保护机制,积极推动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维权援助、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各环节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2024年以来,全市办理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案件776件、其中商标案件598件,专利行政裁决案件178件。全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机构共聘任知识产权兼职调解员99名,累计受理纠纷调解案件781件。四是探索推进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服务工作。着力整合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化解,减轻当事人维权负担,推进知识产权海外保护的服务工作,加快载体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23年7月,泉州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城市;2024年3月,晋江国际鞋纺城被列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对象,成为福建省首家且唯一入选单位;2024年7月,泉州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泉州分中心。

      (三)知识产权服务成效显著。一是延伸知识产权服务触角。建设知识产权在线培训平台,精选优质知识产权课程,为创新主体提供覆盖专利检索分析、挖掘布局、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管理等40多个主题的知识产权线上培训服务,点击量达5万余次。举办专利预审、专利导航分析、知识产权纠纷调解、高质量专利挖掘等培训辅导活动50余场次。开展“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专题调研走访、“知识产权服务进百企”等活动,累计走访高新园区、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200余家。二是带动企业和产业深化创新。以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为依托,深化建设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开放推广知识产权大数据检索分析系统、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数据库、专利价值评估系统等信息资源,定期发布重点产业专利统计报告、年度专利分析报告,联合高校共建泉州市知识产权教育与研究基地,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政策调研和课题研究,累计出具专利价值评估、技术全景分析、企业科创力评估等报告822项,组织实施专利导航与分析预警项目14个,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提供对策建议。

      二、试点工作机制及进度安排

      (一)完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鼓励各县(市、区)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支持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单位推进功能升级,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晋江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德化(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筹建),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二)建设知识产权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集聚行政、司法、行业和社会组织等知识产权保护资源,深化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维权援助、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有机衔接的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建成全流程、专业化、综合型、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推进诉调对接与司法确认工作高效衔接,推动形成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优势互补、同频共振的工作体系。〔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三)强化知识产权法治宣传服务。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主体,出台知识产权规范管理和权利救济指引,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需求,排查知识产权方面法律风险隐患,引导企业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布局和运用水平。组织法律专家以研讨交流、课题调研、专题培训等方式,与企业法务人员集中智力资源强化攻关,破解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疑难法律问题。〔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四)鼓励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公益服务。培育建设商标品牌指导站、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加强对商标、专利和地理标志的指导服务。指导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对象,对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资源,设立市场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点,形成服务叠加效应,为企业提供便捷、专业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支持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网点平台建设,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五)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按照规范要求,持续推进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工作,争取TISC在2025年下半年正式运行。加强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导航等工作,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对泉州市产业规划、企业经营和人才培养的指导促进作用。〔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时间:2025年10月前〕

      (六)发挥专利快速审查绿色通道作用。支持有研发实力的创新主体到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晋江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德化(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筹建)备案,引导泉州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上述三个中心的专利快速审查通道提交专利申请,实现快速授权确权,提升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和相关类型专利的增长速度。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主体设立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和上述三个中心加强交流互动,定期组织开展实地调研、技术交流、专利撰写辅导等活动,助推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和相关类型专利组合。〔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晋江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德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德化(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筹建);完成时间:2025年10月前〕

      (七)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面向泉州地区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开放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知识产权文献室,满足其知识产权信息获取需求。发挥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全市“1(1个国家级)+12(12个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的作用,开展公益性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及推送服务,提供产品或技术专利信息分析、竞争对手专利信息推送、产品或技术专利性分析、失效专利技术挖掘、重点产业专利数据库、专利价值评估、企业科创力评估等服务,为产业政策优化、招商引资引才、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运用等提供信息支持。畅通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通道,发布泉州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指导手册,为泉州企业上市提供知识产权培训辅导服务。〔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市各个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八)加强骨干节点建设。支持县(市、区)机关单位、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市场等设立综合性、专业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点或分中心,根据规范化便利化等要求和工作实际,为辖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提供优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九)提供靶向化维权服务。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发挥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泉州分中心作用,为企业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在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中的指导与服务能力。〔责任单位: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十)加强对重点产业的服务支撑。针对区域重点产业,组织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及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检索、专利导航、专利转移转化等全流程公共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促进专利开放许可和转移转化,加速专利产业化,支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完成时间:持续推进〕(十一)推进地方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开展地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相关标准研究,推动形成公共服务标准。(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十二)深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与调解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探索专利行政裁决案件繁简分流、分类处置制度。举办专利侵权裁决案件“实战演练”系列培训研讨会,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能力。(责任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三、试点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列入市县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年度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协调推进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科室和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要立足各自职能职责,加强对业务条线范围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的指导和规范管理,推动各县(市、区)扎实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资金保障。根据实际需要,从市财政核拨的泉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经费、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行专项资金中,安排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经费,并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支持。

      (三)人员保障。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优势,整合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晋江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德化(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筹建)的专业人才资源,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增派人员参与工作,保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