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第一期的小伙伴
戳这里哦~
↓↓↓
04删除“一人有限公司的特别规定”
答现行法第二章第三节对于一人有限公司的概念、设立、登记注意事项、章程、股东决议、财会报告、债务承担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新《公司法》对此部分进行了整体删除。
专家指出,修订此内容的原因是:现行法关于一人有限公司设立和转投资的限制,旨在防范自然人通过设立一人公司来逃废债务。然而实践表明,此项规定不仅极易被规避,而且也不当抑制了经营主体的投资热情。在修订之后,一个人可以设立多个一人公司,该一人公司也可以继续设立多个一人公司,有利于鼓励经营主体进行投资,激发市场活力。此外,本节中的部分条文已经并入到有限公司的具体规定中,无须重复。
05保护股东的查阅权
答现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有关股东的查阅权。新《公司法》第五十七条增加“股东名册”与“会计凭证”作为股东的可查阅对象。在查阅方法中,赋予了股东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权利。
专家指出,修订此内容的原因是:股东名册作为静态把握股东信息的资料,记载有关股东及其股权状况的信息。而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直接反映企业动态的经济业务。新《公司法》从股东的查阅对象到股东的查阅方式,都比现行法更强调并保护了股东的查阅权及其权利实现。
06完善认缴登记制度
答王瑞贺介绍,自2014年修改公司法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出资期限、最低注册资本和首期出资比例以来,方便了公司设立,激发了创业活力,公司数量增加迅速。但实践中也出现股东认缴期限过长,影响交易安全、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形。因此,有必要增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期限的规定,明确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
新《公司法》第四十七条与现行法第二十六条相对应,是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规定,要求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强制规定最长认缴期限。
专家指出,五年最长认缴期限规则是对现状的回应。自实行认缴登记制改革以来,实践中涌现出不少“注册资本注水”的公司,股东承诺的认缴资本数额巨大、缴付期限达五十年甚至更长,且股东又可在认缴期限届至之前转让股权,由此可能“粉碎”债权人对注册资本的信赖。设置五年最长认缴期限规则,可激励股东在确定出资义务时更理性地评估未来经营需求、投资风险和照顾债权人获得偿付的合理预期。以五年为标准,与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五年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新《公司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款增加“本法施行前已登记设立的公司,出资期限超过本法规定的期限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应当逐步调整至本法规定的期限以内”。
专家指出,新《公司法》施行后,必然面对如何看待存量公司的问题。设定过渡期的立法安排,可以为存量公司调整预留较为充足的时间,不采用“一刀切”的做法,以企业正常经营为出发点,确保市场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
新《公司法》第四十八条在非货币出资类型中,补充列举“股权”“债权”两种形式,明确股权、债权可用于出资。
专家指出,修订此内容的原因包括:第一,股权、债权皆能够以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符合非货币财产用于出资的相应法理;第二,针对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有关股东是否能够以股权、债权方式出资问题的相关规定作出回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第三款分别对于股权、债权是否可用作出资及其相应条件进行了规定。
现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足额缴纳出资和出资违约责任规则,新《公司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将“出资违约责任”的表述调整为“股东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专家指出,修订此内容的原因包括:第一,股东对公司具有按期足额出资的义务,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意味着其行为侵害公司独立的财产权,进而对公司的经营发展造成影响;第二,公司依法成立后,股东与公司是出资合同的相对人,股东是否按期足额缴纳出资影响公司重大利益;第三,考虑到实践中有限责任公司中小股东难以制衡控股股东的问题,若违约股东为控股股东,中小股东迫于压力或难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第四,平衡股东、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对滥用认缴期限规则等不负责任的投资对公司和债权人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予以规制。
现行法第三十条规定了发起人应承担的出资瑕疵责任规则,新《公司法》第五十条对出资不足和出资不实置于同一条文进行规定;在责任形式中,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专家指出,修订上述内容的原因包括:第一,股东出资形式具有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两种,前者因货币本身具有确定性而不存在差额问题,但设立期间同样可能因未按章程规定足额缴纳的问题而影响公司的成立基础,增加相应的出资不足情形可以有效保证公司在成立期间注册资本的实有性和充实性;第二,发起人对公司的资本充实责任的法理基础较为特殊,其作为公司设立责任人具有防止公司设立程序及目的具有不法性的特殊作用及地位,因此应对其责任构成要件进行完善。
现行法对于抽逃出资的规定过于笼统和简单,只规定了“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新《公司法》在责任主体上,从单一股东扩大到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增设规定了赔偿责任与赔偿范围。
专家指出,修订此内容的原因是:使得公司对抽逃出资的追缴主体更广泛与明确,更强调保护公司的财产。同时,明确了股东的责任义务,意在增强股东的责任意识,避免抽逃出资现象的出现。
现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股东名册这一法律文书的必要记载事项。新《公司法》第五十五条增加“股东的出资时间”“出资方式”以及“取得和丧失股东资格的时间”三个记载事项,将“出资额”区分为“认缴”和“实缴”进行记载,并删去原条文第三款规定。
专家指出,修订此内容的原因包括:第一,股东名册是公司查询股东状况的重要依据和公司开展正常活动的基础,记载股东“认缴”“实缴”“出资方式”“出资日期”等事项有利于公司债权人、投资者了解公司资产情况,以此决定是否对公司进行投资、交易或参与监督管理等;第二,股东是公司存续的基础,股东名册记载“取得和丧失股东资格的日期”可以有效记录公司股东结构的演变历程以及股东状况的好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
07股东催缴失权制度
答现行法并无有关股东失权规则的相应制度设计。新《公司法》第五十二条对股东催缴失权制度单独用一条文进行规定,明确对股东失权的相应程序设计,以及失权股东相应股权的处理方式。
专家指出,修订此内容的原因包括:第一,从公司契约理论的角度看,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以缴纳出资与接受出资为内容的合同关系,不依法履行出资义务会危及公司资本充实及正常经营;第二,有限责任公司封闭程度较高,为督促股东及时缴纳出资、保护公司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需要对在出资承诺方面违约的股东构建合理退出机制。
08出资加速到期制度
答现行法并无相应的出资义务加速到期之规定。新《公司法》第五十四条对出资加速到期的构成要件规定为“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强调请求权人为公司和“已到期债权”的债权人。
专家指出,修订此内容的原因包括:第一,在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实践中存在着公司股东设定较长的出资期限,以至于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长期差异巨大的现象;第二,从公司契约理论的角度看,在股东与公司的出资关系中,股东认缴但未届期限的出资可作为公司未到期债权,公司不能对外清偿到期债务则意味着公司资产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的正常经营需要,因此此时公司可以要求股东提前缴纳出资,用于弥补公司经营的资产缺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