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创新驱动的强劲节拍——来自2025年泉州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来源 :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5-04-22 15:41 浏览量:

  2025年4月21日上午,正值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伊始,泉州市直多部门联合举办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再次引来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作为全面观察知识产权工作年度成效的一扇“窗口”,近年来泉州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总有诸多亮点,让人感受到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强市与知识产权强市的澎湃活力。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和音乐:感受知识产权的节拍”,从本次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感受到,泉州知识产权工作正如该主题一样,以深化创新驱动的强劲节拍,加快谱写泉州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新篇章,诸多成效可圈可点,如同进行曲、协奏曲、圆舞曲一般动人。

  一、奏好“进行曲”,多项指标持续领先并实现较大突破

  数据显示,泉州知识产权在各方面,多项指标持续保持领先位置,并实现较大突破。专利方面,2024年度全市专利授权量达3.79万件,自2011年起连续14年居全省首位;目前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4万件,与“十三五”末期0.91万件相比增长1.23万件,即“十四五”以来的增量超过之前的总量;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7件,居全省“第一梯队”水平。商标方面,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82.01万件,自2020年起已连续5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驰名商标分别达1982件、159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值得一提的是,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商标有效注册量、地理标志产品数量这三个指标,均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五年目标。

  二、奏好“协奏曲”,全面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步伐

  一年来,泉州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引领,强化各部门间协调协作,紧扣知识产权主题,从推动要素集聚、加强转化运用、优化公共服务,强化执法保护等多个维度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在打造要素集聚“磁场”方面:深入推进丰泽、晋江两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知识产权优质市场化服务供给“综合体”;面向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新立项支持13个高价值专利和专利导航项目,新增3个省级产业(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底座”,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达5147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3201件、占比超过60%。在培育转化运用“沃土”方面:2024年市财政下达1800多万元资金,进行“精准滴灌”式扶持。全年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8亿元,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数量达2214件,专利转让许可达5508件,均居全省前列。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创建13个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出台全省首份“企业海外商标布局指导意见”、全省首个由检察和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的“企业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指引”,为企业提供“航标”式指引。在做好执法保护“答卷”方面:获批设立“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泉州分中心”,德化获批筹建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磁灶陶瓷”入选2024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泉州与潮州、景德镇三地签订《地理标志(陶瓷)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国率先建立跨省域协作保护机制。与吴忠市签订《知识产权对口交流意向书》,进一步推进闽宁交流合作。协助企业网络商标监测发现8.3万余条涉嫌侵权商品链接,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6000万元。市市场监管局办理的斯凯奇实用新型专利行政裁决案件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工作委员会”评为2024-2025全国十佳案例。

  三、奏好“圆舞曲”,深入构建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格局

  知识产权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刚需”,更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标配”。一年来,泉州以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为抓手,服务创新经济、品牌经济、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融合。

  在加速发展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方面:依托全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激发民企创新创业热情。2024年中心瞄准产业需求新增16个预审分类号,总数达136个,全年专利预审件达2881件、同比增长81.4%,授权1885件、同比增长88.5%;预审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占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的34.3%,推动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8.8%。在培育壮大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商标发展“五维指导”法;围绕商标品牌国际化,鼓励泉州商标品牌与国际品牌“嫁接”合作。为服务文旅经济发展,各部门立足职能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半城烟火半城仙”商标侵权纠纷,促成权利人将该商标无偿捐赠给市文物保护中心,实现世遗公共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丰泽区知识产权局等积极协调,促成两家广告公司将15枚“簪花围”等元素的商标,无偿转让给国有企业。2025年3月31日,“全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活动”在泉举办,泉州作典型发言,受到各方好评。在拓展提升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产业经济方面:着力激活地理标志“来自特定区域、标志特殊品质、彰显品质与区域特定联系”的效应,赋能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全市地理标志产品数量达到67件。以“晋江紫菜”为例,得益于该地理标志的强劲品牌带动效应,晋江已发展成为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坛紫菜加工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全国和东南亚国家,年产值近31亿元,稳居全国紫菜加工品市场份额的70%以上。安溪铁观音、惠安石雕产值分别居全省地标产业第一、第三位。2025年初,泉州在全省率先举办“沪江十八道”地标特色宴发布会,探索推动地理标志与餐饮住宿、文旅休闲、会展广告等产业融合发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泉州将全面贯彻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着力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以运用促创造、强保护、优服务,深耕细作,提升效益,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知识产权动能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