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部属驻泉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4〕7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一并抓好落实。
一、加强和改进政府新闻发布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完善新闻发布工作流程,加强新闻发言人业务培训和指导,提升新闻发言人履职能力,主动做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事件的对外发布工作,特别要做好社会热点问题的新闻发布,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疑问,及时准确澄清不实传言,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信息环境。二要强化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发布制度。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和媒体发布相关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布事实真相、政府态度及采取的措施,正确引导公众和媒体舆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要注意收集社会舆情和网上信息。密切跟踪社情民意的变化,综合分析舆情动态,为统筹谋划新闻发布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保证新闻发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发挥政府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主导作用
一要深化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工作。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泉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关于信息公开的范围、形式、时限、流程等要求,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结合自身业务职能,合理设置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信息分类,科学归类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的信息属性,加大规范文件、规划计划、统计信息、财政资金、人事信息等通用性政务信息,以及单位职能所赋予专项性政务信息的公开频率和力度。二是增强政民互动效果。以公众服务需求为导向及时通过网站发布政策解读信息,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领导信箱、咨询投诉、意见征集、社会调查和在线访谈等互动渠道,与公众沟通交流社会聚焦的热难点问题,答复公众咨询疑问要态度诚恳、反馈及时、内容具体,参照《泉州市规范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的暂行规定》要求,咨询3个工作日、投诉10个工作日办结。意见征集、社会调查、在线访谈等栏目要结合单位的职能,并紧紧围绕时下民生关注的社会焦点进行针对性选题。三是提供丰富便捷的在线服务。在线服务要着重提升人性化和丰富度,通过进一步优化完善场景导航、快速通道、主题分类、表格下载、在线办理等功能提高人性化服务,通过加强网站与各业务系统的有机结合,并充分挖掘单位所拥有的专项领域信息资源,进一步充实网站的在线服务事项以及各公共服务领域信息。
三、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保障措施
一要完善制度建设。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建设,明确专人负责相关工作,保持队伍稳定性,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要继续完善工作制度,制定考核制度,明确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开深度广度,加快公开速度,积极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创造条件。二要加强责任追究。市效能办已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各单位要尽快落实责任追究制、政府目标考核制,加强工作考核,细化信息公开责任,加大问责力度,要在2014年的政府绩效考评方案中适当增加信息公开考核指标的权重分值,把信息公开专栏的规范化、重点信息类别的公开质量和数量等纳入考核指标中。三要开展定期培训。相关主管部门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对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建立培训工作常态化机制,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形成主动报送和专人采集相结合的双向联动机制,减少信息流通中间环节。
请各单位于3月30日前将本单位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上报市政府办公室(地址:泉州市东海新行政中心2号楼,邮编:362000)。市政府办公室将适时组织对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14〕7 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0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围绕大局做好新闻发布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主动开展新闻发布活动,围绕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内容、重点工作、公众关注热点问题和突发敏感事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增加发布频次,把政府新闻发布厅建设成为重要信息发布的主要场所。
二、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
进一步充实政府网站内容,建立健全内容保障长效机制,重点领域政府信息要及时在本级和上一级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专栏内公开。优化互动和在线服务,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政策解读和开展在线访谈。完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市级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建设。
三、探索运用新媒体发布政府信息
加强对政务微博微信的审核登记、信息发布、互动交流、联动协调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要走下去接地气,走出去换脑筋,用新办法、新语言,增强信息发布与回应的通俗、规范、时效、权威。研究制定政务微博微信建设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新媒体服务平台建设运行的有效模式。
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机制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直接负责,拉满弓、用全力,措施具体实在,逐级落实责任。完善信息主动发布机制,建立专家解读机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健全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做到舆情收集及时、回应及时,重大突发事件发布及时、处置及时,重要政策法规解读透彻、宣传到位,重大政务舆情会商顺畅、引导正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
国办发〔2013〕1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公众期望相比,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不主动、不及时,面对公众关切不回应、不发声等问题,易使公众产生误解或质疑,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政府公信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要以主动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权威发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提升新闻发言人的履职能力,完善新闻发言人工作各项流程,建立重要政府信息及热点问题定期有序发布机制,让政府信息发布成为制度性安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要围绕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内容、国务院重点工作、公众关注热点问题,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建设成中央政府重要信息发布的主要场所。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原则上每年应出席一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或相关负责人至少每季度出席一次。国务院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利用新闻发布会、组织记者采访、答记者问、网上访谈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增强信息发布的实效;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加发布的频次,原则上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依托新闻发布平台和新媒体发布重要信息的制度,并指导本级政府各部门和市、县级政府加强新闻发布工作,进一步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时效性,更好地回应公众关切。
(二)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通过更加符合传播规律的信息发布方式,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在网络领域传播主流声音。加强政府信息上网发布工作,对各类政府信息,依照公众关注情况梳理、整合成相关专题,以数字化、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予以展现,使政府信息传播更加可视、可读、可感,进一步增强政府网站的吸引力、亲和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要在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重要政策法规出台后,要针对公众关切,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政策法规解读信息,加强解疑释惑;对涉及政务活动的重要舆情和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要积极予以回应,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有关政策措施以及处理结果等,地方政府和部门负责同志应主动到政府网站接受在线访谈。拓展政府网站互动功能,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热点,通过领导信箱、公众问答、网上调查等方式,接受公众建言献策和情况反映,征集公众意见建议。完善政府网站服务功能,及时调整和更新网上服务事项,确保公众能够及时获得便利的在线服务。加强政府网站数据库建设,逐步整合交通、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信息资源,以及投资、生产、消费等经济领域数据,方便公众查询。
(三)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开通政务微博、微信要加强审核登记,制定完善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发布程序及公众提问处理答复程序,确保政务微博、微信安全可靠。此外,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热线电话建设和管理,清理整合有关电话资源,确保热线电话有人接、能及时答复公众询问。
二、加强机制建设
(四)健全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密切关注重要政务相关舆情,及时敏锐捕捉外界对政府工作的疑虑、误解,甚至歪曲和谣言,加强分析研判,通过网上发布消息、组织专家解读、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专访等形式及时予以回应,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消除谣言。回应公众关切要以事实说话,避免空洞说教,真正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有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力度,重要舆情形成监测报告,及时转请相关地方和部门关注、回应。
(五)完善主动发布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针对公众关切,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地发布权威政府信息,特别是政府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决策部署,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重要动态,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应对处置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以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对发布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与有关行政机关沟通确认,确保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统筹运用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发布信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等媒体的作用,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面,增强影响力。
(六)建立专家解读机制。重要政策法规出台后,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组织专家通过多种方式做好科学解读,让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改革举措。有关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组建政策解读的专家队伍,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
(七)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以及有关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建立重大政务舆情会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政务信息发布和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妥善制定重大政务信息公开发布和传播方案,共同做好政府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三、完善保障措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提高信息发布实效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做到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期盼融入政府决策和工作之中,努力增强提升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的“软实力”。地方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直接负责,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工作机构建设,已经设置专门机构的,要加强力量配置,把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配置到关键岗位,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新闻发言人;尚未设置专门机构的,要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以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有条件的应尽快成立专门机构,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同时,要为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政务微博微信相关人员参加重要会议、掌握相关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九)加强业务培训。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培训工作常态化机制,经常组织开展面向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政务微博微信相关人员等的专业培训,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把握能力、舆情研判能力、解疑释惑能力和回应引导能力。有关部门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公务员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
(十)加强督查指导。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协同加强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强工作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